古诗词里的“夏”(文末福利)



昆明市图书馆


昆明市图书馆

— summer 


落红还没完全化作春泥,石榴已有了笑意,接踵而来的是销声匿迹已久的第一声蝉鸣,夏天~就这样来了~


夏日的绿,在天地间挥毫泼墨,在蓝天白云下,描绘着一幅幅多彩多姿的画卷。映入眼帘的或墨绿、或清绿,都完全地脱了鹅黄的底子。它充满激情地吸纳着烈烈的阳光,悠悠地呼吐出纯纯的气息,尽享清凉。


蓝蓝的天空、白白的云朵、绚丽的彩虹,交织盛夏日最美的风景。


而当一切都变得成熟而显得有些老成的时候,它带着狂热,顷刻间席卷了整座城市。偶尔刮起的夏风,扫过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,也都蕴藏着袭人的热量。匆匆从炽热的太阳底下飞奔过的人,也忘不了抱怨几句“这个天好热哟”,关于夏天的记忆,就从这里开始!大家快跟随小编的脚步去看看古人记录的夏天吧~



昆明市图书馆

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

宋·杨万里


毕竟西湖六月中,


风光不与四时同。


接天莲叶无穷碧,


映日荷花别样红。


题中说到的“林子方”担任直阁秘书期间,与本诗作者杨万里同朝为官并结为好友,当时杨先生的职务是太子侍读,主要职责是陪伴太子读书。

净慈寺位于杭州西湖南岸,面对雷峰塔,建于五代十国时期,最初是作为永明禅师的修行之地,寺庙的晚钟声音悦耳洪亮,入选了西湖十景,即“南屏晚钟”。



昆明市图书馆

点击下方图片查看答案

昆明市图书馆

在荷叶上倒几滴胶水,胶水不会粘连在叶面上,而是滚落下去并且不留痕迹。这是因为荷叶表面有一层茸毛和一些蜡质颗粒,这些都是纳米级的小颗粒,非常微小。正是荷叶的这种“纳米技术”阻止了水滴向其他方向蔓延,从而形成圆滚滚的水珠。荷叶这种疏水的表面,使落在叶面上的水会因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水珠。

昆明市图书馆



《梅雨五绝·其二》

宋·范成大


乙酉甲申雷雨惊,

乘除却贺芒种晴。

插秧先插蚤籼稻,

少忍数旬蒸米成。

昆明市图书馆


诗中“插秧先插蚤籼稻”中的“蚤”通“早”,是一个通假字。“通假”就是“通用”。通假字,指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。例如,《敕勒歌》中“风吹草低见牛羊”,“见”同“现” ,出现,动词。《卜算子·咏梅》中“更著风和雨”,“著”(zhuó)同“着”, “遭受”的意思。

芒种时节,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显著升高,长江中下游陆续开启多雨模式,夏熟有芒作物亟须收获,秋收有芒作物正待插秧播种。在农村,芒种前后农民会非常忙碌。种完水稻之后,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,家家户户都会用新面蒸发包作为供品,祈求五谷丰登。



昆明市图书馆

点击下方图片

查看答案

昆明市图书馆

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法,“乙酉甲申雷雨惊”中的乙酉月和甲申月都属于干支月历。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,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,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,组成了干支纪元法。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,至今依旧用于历法、术数、计算、命名等各方面。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,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民间文化。




昆明市图书馆

《咏廿四气诗·小暑六月节》

唐 · 元稹


倏忽温风至,

因循小暑来。

竹喧先觉雨,

山暗已闻雷。

户牖深青霭,

阶庭长绿苔。

鹰鹯新习学,

蟋蟀莫相催。



突然间,暖暖的热风到了,原来是循着小暑的节气而来。竹子的喧哗声预示着大雨即将来临,山色昏暗下来,仿佛已经听见隆隆的雷声。正因为一场场雨,门窗之上笼罩着绿色的雾霭,庭院石阶上绿苔蔓延得更长了。小鹰刚开始练习翱翔和搏杀的技能,蟋蟀你不要叫得太急,别再催促它了。

农历的六月初六就是天贶(kuàng)节了,这个节日一般是在小暑前后。大江南北过节的风俗各有特色,但是有一条是一致的,那就是只要天气晴朗,一定要晒被子、晒衣服,寺院的经书也会拿出来晒一晒。相传这一习俗源于唐代,高僧玄奘西天取经归国,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,于是玄奘将经文摊开晒干,这一天也就成了象征着吉利的节日。


昆明市图书馆

点击下方图片查看答案

昆明市图书馆

蟋蟀穴居,常栖息于地表、砖石下、土穴中、草丛间,夜出活动。蟋蟀利用翅膀发声,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,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,左边的翅膀上,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,左右两翅一张一合,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。

昆明市图书馆


《清平乐·村居》

宋 · 辛弃疾

茅檐低小,溪上青青草。醉里吴音相媚好,白发谁家翁媪?

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最喜小儿亡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

昆明市图书馆

指的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第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。1175年,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“理学”和陆九渊“心学”之间的理论分歧,邀请陆九龄、陆九渊兄弟来鹅湖寺与朱熹见面,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。后人也用“鹅湖之会”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。

1188年,陈亮到上饶拜访本诗作者辛弃疾,二人在鹅湖寺相聚数日,共商恢复大计,畅谈英雄理想,并写出数首相互酬答的唱和词,也被后人称为“鹅湖之会”。


昆明市图书馆

点击下方图片

查看答案

昆明市图书馆

莲蓬,又名藕实,是荷花的花托,顶部类似圆锥体,其中藏着荷花的种子——莲子。观世音菩萨坐的就是荷花的花心——莲蓬,可见莲蓬自古就有祝福的意思。莲蓬多含莲子,莲子谐音“连子”,莲蓬多子寓意为“多子多孙,子孙满堂”。莲在佛教中意义非凡,许多佛像都是立或卧于莲座上,具有神圣洁净的象征意义,契合了佛教造像中所追求的庄严美和典型美。




昆明市图书馆

《江南》

两汉·汉乐府


江南可采莲,

莲叶何田田!

鱼戏莲叶间。

鱼戏莲叶东,

鱼戏莲叶西,

鱼戏莲叶南,

鱼戏莲叶北。



这是一首采莲歌,是人们在采莲时唱的歌谣。它的歌词简单、朴实,多用重复的句式和字词,节奏明朗、欢快。歌中通过描写碧绿的荷叶和游动的小鱼,烘托出采莲时节的热闹场景。古代江南采莲时节,青年男女欢聚一堂,在劳动中相识相知。作者用心观察和描绘,反映了丰收带给采莲人的无尽喜悦。


古时江南又被称为“吴越”。诗中所说的“江南”,广义上包括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区域,现在通常指长江中下游以南。从古至今“江南”的地图一直在不断变化,但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,至今也是自然条件优越,物产资源丰富,商品生产发达,工业门类齐全,是中国综合经济水平最高的发达地区。


昆明市图书馆

点击下方图片查看答案

昆明市图书馆

汉乐府及乐府诗

本诗是汉乐府创作的一首乐府诗。汉乐府,原指官府机构,设立于西汉初年,主要负责收集民间诗歌,并为诗歌配上乐曲,在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。这些用来配乐的诗歌被称为“乐府诗”, 简称“乐府”。


汉乐府的分类

郊庙歌辞: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,华丽典雅。

鼓吹曲辞: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,内容庞杂,主要是由民间创作。

相和歌辞: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,歌辞也多是“街陌谣讴”,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,是汉乐府中的精华。

杂曲歌辞: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,因无可归类,就自成一类。里面有部分优秀民歌。



夏天是热情的、奔放的、活跃的,是富有生命力的;夏天在诗人的笔下是如此的吸引人,诗词中还藏着百科知识;夏天是炎热的、迷人的、也是彩色的。那“秋”又是怎么样的呢?让我们下期再会~



昆明市图书馆

更多诗词 请看晨星中华诗词库


图片来源:摄图网


你曾被哪一首古诗词所打动呢?快来留言跟大家分享一下吧!我们将随机抽取3名留言读者,每人赠送小礼品一份哦!

昆明市图书馆
昆明市图书馆
昆明市图书馆
昆明市图书馆
昆明市图书馆
昆明市图书馆

留言截止时间:2022年6月30日

温馨提示:获奖名单将于7月1日推文中公布,请务必关注,以免错过领奖,逾期视为放弃。


(6月17日)

昆明市图书馆


恭喜以上3位获奖读者,请领奖时出示手机个人微信界面进行领取,代替他人领奖者请携带获奖读者手机,逾期未领取奖品视为自动放弃。


领取地点

昆明市图书馆2楼宣传交流部


领取时间

6月27日—6月30日

9:00-11:30

14:00-17:00

咨询电话:63313030


昆明市图书馆
昆明市图书馆

昆明市图书馆

抬头见花笑

举步闻书香




本文由昆明信息港机器人小明转载自"昆明市图书馆"
广告热线: (0871)65364045  新闻热线: (0871)65390101
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 0871-65390101  举报邮箱: 2779967946@qq.com